升級思維,再做好工作

首先搞清楚,“值得”是個什么東西?

 

有位田老師的孩子,對魔術很癡迷,從圖書館借了很多關于魔術的書籍。


當發現許多魔術都需要專用道具的時候,又從淘寶上買了特質撲克、骰子以及各種玩意兒,并像模像樣的在他們班的一些活動上表演了幾次,然后就偃旗息鼓了。



為啥呢?孩子說:魔術也就那么回事情,要不是用專用的道具,以及利用人們的注意力和速度,真搞清楚了,一點也不神奇。

 

顯然,孩子對魔術是從無知好奇到癡迷了解然后研究弄懂這樣一個升華的過程。


換句話說,孩子的認知變了。


他看事物的維度跟以前不一樣了,所以才覺得魔術不再神奇,對這個也就覺得不值得再玩下去。

 

同理,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堅持,從根上來說,它取決于你對這份工作的看法和態度。



、與看待工作的角度有關


有個不值得定律,最簡單的表達就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工作,往往會是一種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當然,人的看法會變:以前你覺得值,現在覺得不值,也有可能相反。關鍵在于你有沒有發現它、認知它。



 舉魔術的例子,并不是說干魔術這份工作沒有價值,孩子的眼界畢竟有局限,再往上延伸一下:如何從事專職大型魔術表演?如何把魔術做成一個產業?

 

這就涉及到一些更加宏大的命題,遠非學習一個魔術這項技能這么簡單。

 

對很多工作,我們都有一個實踐和認知提升的過程,關鍵就看你如何如何定義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格局”問題。

 

所以,做一件事情,擴大格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升維”。

 

比如說擦玻璃,開始我只知道用抹布用水打濕,把玻璃擦一遍,然后把抹布洗干凈,再擦,如此往復三遍,但玻璃看上去還是不夠干凈,不過我心里想:只能擦成這樣了,這是一維。

 

后來我知道把玻璃擦的更干凈的辦法:先用濕抹布擦一遍,然后用干凈的干毛巾擦一遍,最后用報紙再擦一遍,果然干凈的一塵不染了,但這只是二維,因為這還只是技能層面,我做的最好,也不過是把玻璃擦的最干凈的師傅。

 

再后來,我在思考:怎么能把擦玻璃的方法自動化,能不能開辦一個擦玻璃的清洗公司?終于到了三維。



你看,一個簡單到擦玻璃的工作,站在打工者的角度,可能覺得根本不值得堅持,但是站在商業的角度,可能里面蘊藏著商機。


這就是打工思維和老板思維的差別,從不同的維度看問題,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


、找到身份認同


很多人習慣把自己職業的價值看的過于短淺,或者受不了外部誘惑,很容易放棄。


他把這份工作的“止境”設置的過于短小,以至于很快就達到了那個地方,結果很快也就厭倦了,還談什么堅持呢?

 

我這里有一個真實案例,前思科大中華區總裁林正剛老師在課堂上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他說思科的秘書體系是非常牛的,里面很多秘書都是超“九段”的。



其中有個秘書做了幾十年,還帶了很多“徒弟”,在秘書崗位上數一數二,但是感覺很困惑,沒有其他機會的上升空間。


林老師告訴她,秘書雖然是非核心崗位,但是在秘書這一塊,沒有人比你更專業,不如出去開個秘書培訓公司,一定有很好的發展。


那個秘書聽了林老師的忠告,真的出去開了家秘書培訓和外包服務公司,生意非常好。

 

所以,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堅持,關鍵能否找到對自己身份的認同。


比如:“我就是一個畫家”、“我就是一個工程師”、“我就是一個小老板”。

 

然后以不同的維度去衡量它,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



至于在什么單位、什么公司工作,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你需要的,是對你的工作和職業的忠誠,你需要的,是你有沒有在你工作的領域做到最專業。


還是那句話:工作要專注,眼光要長遠。


、撥開迷霧的三個問題


插播幾個問題,這幾個問題,聽說寫在看守所的墻上:

 

你為什么來到這里?

 

你來到這里的目的是什么?

 

你打算今后怎么辦?

 

那么,我把這幾句話的意思稍微翻譯一下,讓你看得更明白一些。

 

第一、不違背自己的初衷。


想一想,當初你為什么要來到這里?你的初衷如果純粹就是賺錢,那么你可以設定一個周期,在這個周期內堅持干下去,不管遇到什么情況,你唯一的目標就是想辦法多掙錢,只要這一點做到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比如你不喜歡某某領導,公司的文化氛圍差、同事如何勾心斗角……這些東西我不管,用一句流行語就是:要么忍要么滾!



第二、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


“相對于眼前的待遇,我更看重未來收益,所以最好有股權激勵”。


不錯,這也是一個說法,你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博取未來收益,雖然過程中你可能會面臨一些機會成本——倘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呢?但是這些都應當在你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


包括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付出與獲得的匹配、喜歡與適應之間的調和,都需要作出屬于你的選擇重點。

 

第三、是否有高附加值。


工作何謂有高附加值?就是你在工作當中能夠學到東西,在工作中能夠獲得持續的成長和提升,從長遠來看,這一點非常重要,做事要專注,但眼光一定要放長遠。


再往下說,就是那種工作內容越不具有可替代性就越要堅持下去(先刨開待遇、環境和人文氛圍因素不談),越是日復一日的機械式勞作越要遠離。



最近我發覺,很多停車場的出入口抬桿基本都實現自動化了,無需取卡、自助繳費。


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將從重復性的操作端開始,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第四、能否給自己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